学校概况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园本研修> 文章

教育案例:“玻璃心”男孩的“记者梦”

发布时间:2017/4/6 12:46:33 作者:芦丽萍 浏览量:455次

“玻璃心”男孩的“记者梦”

欣荣幼儿园 芦丽萍

案例背景

自主性游戏活动是幼儿社会性交往的练兵场,而大班幼儿对身边事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大七班在“快乐社区”主题游戏中,“苏艺医院”“花季剧院”“魅力写真馆”“白塘面馆”“ 沙湖公园”等游戏内容应运而生,在熟悉的游戏环境中,孩子们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积极主动地交流互动,随着游戏的发展,孩子表达表现的需要愈加强烈,他们自发玩起了“小报社”游戏,小记者们忙着到各个游戏区采访,定期播报,并且还有了属于他们自己的报纸,“小报社”成为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区。

案例描述

片段一:

“小报社”开工了,小记者忙着外出采访,小主编忙着制作报纸。小翊站在离报社一米远的地方默默地观望着,手里不停的绞动着小客人的拎袋,手指明显被勒出了紫色。他站了很久,中途离开了一会儿,不久又回到了刚才的地方,但始终没有踏入“小报社”,也没有和“小报社”里的小记者或者小主编说一句话。

片段二:

游戏刚开始,小翊就排队去买报纸,眉开眼笑的他小心翼翼的把报纸塞到小拎袋中。然后站在离报社半米远的地方,一言不发地看着工作人员十分忙碌地准备新闻播报。

韩仰看到不远处的小翊,急忙说:“你能帮我们搬椅子吗?”小翊扭捏地笑了起来,双手搓着小拎袋说:“那好吧,你要搬几只?”说完便去搬椅子了。当主编进行播报时,小翊坐在观众席上,手捂着嘴巴,“嘻嘻”地笑出了声。

片段三:

小翊第一次成为了报社的一员,正巧记者和主编外出采访,报社就剩下他一人看门。他拿起一张报纸,来到播报台前,从柜子里掏出一个话筒,一边用报纸挡住脸,一边对着话筒小声地 “喂喂喂”,然后迅速左右张望了一下,发现旁边没有人,才看着报纸自言自语起来。

正说得高兴的时候,抬起头来突然发现有两个小客人站在旁边听。小翊的耳朵马上就红了起来,他忙放下报纸和话筒,抿着嘴,不好意思地转过了身。游戏评价时,小翊被评选为“小报社”的最佳新人奖,有三个人投了他的票呢!

案例分析

从幼儿的行为表现以及教师的指导策略两个维度展开案例的层层剖析,一方面呈现了孩子心理、行为不断变化的过程,另一方面也展现了老师在指导过程中不断反思,不断成长的过程,体现了师幼共同成长的理念。

一、幼——默默旁观、口是心非

师——积极邀请、旁敲侧击

在片段一中,小翊这个小客人对报社的关注,从他下意识的用线绕指直至发紫这个行为,以及与报社之间保持的一米距离,给我们展示出了他矛盾的内心世界,就好像居住在他内心的两个小人,一个渴望参与,另一个胆怯畏惧,在不停地互相说服展开了拉锯战。面对我的建议,显然那个“退缩畏惧”的小人发挥了作用,用他一惯的态度口是心非的拒绝了我,与其说是拒绝了我,其实不如说是拒绝了那个“渴望参与”的小人,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据我对他的了解,完全是处于不自信而做出的下意识的言行。

面对像小翊这样外表“钢铁侠”、实则却是“玻璃心”的孩子,需要内心情感的呵护。细细想来有时候在教学中,我们也会以一种急迫的心情去希望我们的指导能够立见成效。这让我意识到应该转变教学策略,层层剥茧,细细抽丝,慢慢去融化他内心的坚冰。因此在游戏评价环节,教师转变了思路,利用“旁敲侧击”的方法,借孩子的口说出报纸的种种好处,一方面继续提高幼儿参与报社的兴趣,另一方面又为他参与报社提供机会。教师选择一张报纸,让孩子们都参与了评价。不仅是为了让其他孩子都能汲取到同伴在游戏中好的创意和经验,更是为了提高小翊游戏中的兴趣和主动性,为下一次小翊与报社之间产生更进一步的联系奠定基础。

二、幼——初次参与、沾沾自喜

师——同伴效应、顺水推舟

教学策略的调整,收获了小翊内心的转变,“渴望参与”的小人开始说服那个“退缩畏惧”的小人,他开始正视自己的真正需求,不再以强硬的态度拒绝别人的主动示好。在游戏中,观察到小翊买了一份报纸便“眉开眼笑”、“小心翼翼的把报纸塞到小拎袋中”、“站在离报社展板半米远的地方”这些行为举止的改变可以看出,他逐渐地在与心中的“报社”拉近距离,而外在的“钢铁侠”堡垒正在慢慢瓦解中。

在这次游戏中,我并没有像之前那样急切地主动邀请小翊参与游戏,而是迂回地借助了“小记者”这个角色,用同伴的力量向小翊发出召唤,小记者的主动示好,邀请小翊参与到这个忙碌的现场中,让他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同伴给予的温暖和参与集体游戏的快乐。结果证明,由于同伴效应的适时介入,迎合了小翊渴望参与的内心需求,即使仅仅做了帮助工作人员搬椅子这件小事,他便已获得了巨大的满足感。类似这样的 “玻璃心”的孩子,他们的内心比别的孩子更需要被接纳、被尊重、被呵护。作为老师,这时候需要做的是“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而避免单一的言语说教”,鼓励孩子愿意敞开心扉,哪怕只是跨出内心世界的一小步,都值得我们为他喝彩,因为他的参与,让内心世界中渴望参与的小人更加强大起来。

三、幼——主动参与,悄悄尝试

师——守望相助,静待花开

在片段三中,小翊最终选择作为一个参与者融入了游戏。之前与同伴的主动交往滋润了他敏感的内心,同伴之间良好的情感链接促使小翊能够在同伴的鼓励下大胆尝试角色。他内心“渴望参与”的小人终于有足够强大的力量说服了“退缩畏惧”的小人,这让他离自己的“记者梦”又近了一步,该是多么有成就感呀!

作为把孩子点滴进步尽收眼底的我,并没有直接用言语赞扬他,而是用一个无声的眼神肯定了他的行为,以一个听众的角色默默地鼓励他、支持他。虽然当他发现有小朋友和老师在关注他时,做出的反映是不好意思地转过身去,但是他抿嘴一笑的神态分明是告诉我,他已经接收到了大家对他鼓励的信息,而且也非常地开心。在随后游戏评价中,我也没有很直白地在集体面前表扬他,而是通过小朋友公众投票的方式,由“小报社”主编宣布小翊获得“最佳新人奖”。虽然小翊没有过多的外在表达,但他获奖时那满足的神情,我想,这个外表“钢铁侠”,内在“玻璃心”的男孩正在逐步打开他紧闭的心门,慢慢开始愿意和群体接触交流。这让我不由地感悟到对于这样性格的孩子,间接的方式有时比直接的方式更有效,教师的善于观察、捕捉活动中的契机又是多么的重要,引导孩子的方法有很多,但不同的孩子需要用不同的方法,这也是对教师专业能力的一种无声的挑战,需要我们每一位老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用专业的眼光进行辨识,从而找到最合适的方法,并且长时间的坚持下去,直到小翊能很自然地融入集体,和同伴和谐相处。

跟踪指导

1、 每周利用晨谈或离园时间开展“一分钟新闻”活动,活动前可让幼儿自主准备新闻稿,创设良好的班级氛围。

2、 继续利用好“同伴效应”,请“小报社”的工作人员在活动时先分配一些简单的任务给小翊,从简到难,让他逐步增强自信心。

3、 组织幼儿讨论“小报社”的播报工作可以由大家轮流担任,轮流播报,让小翊试着承担一份责任。

4、 继续发挥好“公众投票评价”的作用,并组织幼儿讨论得到奖励后在游戏中的实际用途,让幼儿重视评价与激励。

5、 逐步增强信心后,鼓励小翊尝试一些新的工作,接受一些新的挑战。

6、 沟通幼儿家长,及时反馈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及时给予鼓励,做好家园配合。

在班级中总有那么几个外表“钢铁侠”,内在“玻璃心”的孩子,他们也渴望融入到集体中,这样的群体最需要情感的呵护,他们的“玻璃心”经常一碰就碎。可是呵护的方法既不是一贯的包容,也不是时刻的帮助,而是需要我们教师仔细的观察,从每个行为之中剖析孩子的特点,从而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及时调整指导的策略,找到最适合打开孩子心门的一把钥匙。孩子们在成长中收获的点点滴滴,也是我们教师自身专业能力不断发展的印记。

“玻璃心”的孩子你别怕,让我们一起陪伴着你,让你离梦想更近一步!

上一篇学习故事:慢下来,静等花开

下一篇让孩子走出游戏“偏区”

版权信息: 南京市江宁区淳化天景山第一幼儿园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天景山路8号 电话:(025)52713883 邮编:211100 管理登录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 32011502010427号

网站建设:南京裕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