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概况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班级主页>小三班> 文章

育儿保健知识--怎样让孩子改正咬指甲?

发布时间:2019/3/12 16:23:35 作者:李蓓 浏览量:452次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见到孩子咬指甲,严重时咬手掌大小鱼际处的皮肤,引起局部出血,或造成甲沟炎甚至甲下脓肿。调查发现3岁儿童咬指甲行为发生率17%左右,到5岁时则达25%,无性别差异。一般随着年龄增长,咬指甲行为会自动消失,但少数儿童可持续至青春期。

   

怎么改掉这一习惯呢??我们首先了解一下咬指甲的原因。

   


①精神因素

   咬指(趾)甲可作为儿童应对心理应激的一种方式,当孩子在第一次遭受某种心理刺激(如父母争吵、害怕老师批评,进入陌生环境等)时,儿童会不自觉地咬指甲,在这过程中分散了注意力,压力得到部分缓解,如果上述情况长期存在得不到解决,咬指甲持续存在,从而形成习惯。

②模仿

   他们有时可以从幼儿园、学校的有咬指甲的同伴那里模仿而习得这种咬指甲行为,并固定下来。

③不良卫生习惯

   父母未养成定期为孩子剪指甲的习惯,当指甲长到一定长度或指甲出现了倒刺时,就会用牙咬掉它。

    如何改掉这一坏习惯呢?

                                                           


①去除原因

   消除儿童的心理应激因素是克服咬指甲行为的关键所在。首先,要分析孩子咬指甲的原因,针对孩子所遇到的情况,父母有的放矢地帮助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地纠正咬指甲行为。其次,要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向孩子说明咬指甲是不卫生的坏习惯,咬指甲不仅不雅观,还会把指甲咬坏、出血、疼痛,把指甲缝里的细菌带进肚子里,引起疾病。同时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陪伴孩子做他们感兴趣的活动,保持愉快的心情。避免长时间独自一人在家。

②厌恶治疗

   多采取苦味剂(如牙膏、芥末等)涂擦手指,可有效地消除这种不良行为。

③行为疗法

   ★奖励法:

   根据孩子自己的记录,统计出每天咬指甲的次数,父母有目的地制定一个“目标”,如每天只能咬指甲5次,要求孩子去达到这个目标。在孩子达到这个“目标”后,及时奖励,奖励一定是孩子喜欢的活动,如户外郊游、去动物园、讲故事、下棋等,巩固一周。然后,再制定第二个“目标”,如每天只能咬指甲3次,在孩子达到第二个“目标”后,再巩固一周。然后,再制定第三个“目标”,再要求孩子去达到新的目标,依次进行,循序渐进地从咬指甲行为逐步减少到消退。

   ★替代法:

   在孩子很想咬指甲时教他一些替代的方法。如把手放在身体一侧,用力握拳,直到手和臂感到紧张为止。如果孩子受到咬指甲的诱惑,可以做此活动2-3分钟,就会终止咬指甲不良行为。另一种替代方法是把双手放在头顶上或把双手放在背后,并双手扣紧,也会中止咬指甲不良行为。当替代成功后,鼓励儿童适当地强化自己的行为,比如吃一小块糖,以增强这种活动意识。

   ★松弛法:

   如咬指甲不良行为主要是由于过度紧张或焦虑引起,就应该帮助孩子改变这种过度紧张或焦虑状态,提示控制放松是主要方法之一。孩子通过自己说提示词而获得放松,让孩子再默默重复提示词,如“要冷静”或“控制住”,同时要孩子注意自己的呼吸。一旦掌握了这一技巧,就要让孩子认识到咬指甲与情绪有关,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

相应外科处理

   

   对甲沟、指端皮肤等处的损伤要及时包扎处理,必要时到医院的皮肤科或者外科处理。

上一篇第四周活动计划

下一篇第五周教育教学计划

版权信息: 南京市江宁区淳化天景山第一幼儿园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天景山路8号 电话:(025)52713883 邮编:211100 管理登录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 32011502010427号

网站建设:南京裕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