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概况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园本研修> 文章

羊角球之争

发布时间:2018/6/7 13:15:17 作者:李继文 浏览量:852次

羊角球之争

在幼儿园里,小朋友之间发生冲突是常有的事,比如:挣抢玩具、椅子、排队时你推我挤抢着排第一等等,当孩子抢不过别人或者不善于用语言表达自己的不满时,就常常会以手爪拳头的方式对付。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长们的掌上明珠,尤其是祖辈,更容不得自己的孩子在别人那里受到半点的伤害,面对孩子之间的冲突,老师是防不甚防。

早晨户外活动时间,孩子们在操场上玩羊角球,晨晨喜欢红色的羊角球,可是他拿到的是绿色的,于是他想要和好朋友童童交换,但童童不同意。我看到了此情景,也听到了孩子之间的交流,觉得这是幼儿之间交往的一个好时机,因此,并没有干预,但是我站在他们旁边仔细观察,等待时机进行干预。晨晨看见童童不同意也没有强迫,只是跟着童童一起玩,但了一圈,晨晨童童不注意,用力抢走童童手里的羊角球,并扔掉自己的羊角球撒腿就跑,童童也不甘示弱,赶紧追了上去。我见机不妙也急忙追过去制止,但童童已经追上了晨晨,两人抢开了,童童一急抓到了晨晨的脸上,三道深深的指甲痕留在晨晨的脸上。晨晨顿时哭了起来,尽管童童拿回了自己的羊角球,但没有开心,他知道自己闯祸了,有点手足无措,紧张得也快哭了。于是我赶忙请保育员老师送晨晨保健室消毒。

面对两个孩子之间的冲突,我感到很无奈,本来是想给孩子们一个交往的机会,没想到却酿成了一件祸事,接下来该怎样去面对家长呢?

小班幼儿经常会出现争抢玩具的现象,这属于3-4岁幼儿的年龄特点,这个年龄的孩子处于绝对自我中心状态。在游戏中他们经常会出现别人玩什么自己也想玩什么,看见别人有的,自己总是想要。我们在品德教育中,“以理服人”本是我们应恪守的教育原则,讲故事也是幼儿教育常采用的方法。那么为什么会让我们感觉有的孩子似乎屡教不改呢?想起教育学老师给我们上课的时候,说了这样一句话,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教育方法,此时我深深体会到这句话的意义。大家都碰到过类似的情况,小班幼儿刚入园的时候,一个孩子哭着想要别人手中的玩具小熊,老师一看小熊没有了,就拿了个玩具小猫,摇着递了过去,这个孩子立刻破涕为笑,和老师一起高兴地玩着玩具小猫。这时一个玩小熊的孩子放下小熊去拿小猫,紧跟着,玩小熊的孩子纷纷换成了小猫。可以想像,这些小不点连自己究竟想要什么都搞不清楚的心理水平上,我们去给他们讲一些抽象的道理,他们自然是难以理解的。有时我们绞尽脑汁编的故事也往往会感到白费心机。对孩子的教育本来就不是一加一必然等于二的结果,如果让孩子形成了逆反心理,就违背了我们的初衷

模仿是3-4岁幼儿主要的学习方式,特别是行为习惯方面。我们可有意识地为幼儿树立榜样,比如当有的孩子听了对方的请求仍然不能把玩具给同伴玩时,成人则就以和幼儿平等的身份,去帮助幼儿共同游戏的方法,如:咱俩一起玩吧?”“你先玩,过一会儿再给我们玩。等等,让幼儿从简单地进行模仿,逐渐变为自己成功交往经验的一部分。与此同时,孩子负面的行为自然会得到相应的改善。

智慧和爱心并用,一切为了孩子,把握家长的需求,付出真心、诚心和贴心,是家园共育协同一致的根本。小班家长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后,由于对幼儿园的信用、服务抱有很高的期望值,因此,一旦幼儿园的运作结果和家长对幼儿园的高期望值相背离时,家长就会产生强烈的不满。如果我们把家长的抱怨看作是一贴苦口的良药,多找找自身的不足,以更宽广的胸怀、更可亲的态度、去迎接家长、孩子,则班级管理的质量就可以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于是我首先是及时打电话第一时间告知双方家长事情的经过,其次在讲述事实时借机说明事情发生时老师当时和事后的作为,向家长表示能理解自己的孩子被抓伤的心情,并深表歉意,希望能够得到家长的谅解和理解。

再者向受伤幼儿晨晨的家长说明孩子的伤口已经经过及时的消毒和处理,请家长放心。对童童的家长则表示老师已经和孩子讲过道理了,也进行了批评,他知道自己做错了,希望家长不要再过于批评自己的孩子,以免孩子的心灵受到伤害。

最后建议双方父母下午能够抽时间来幼儿园接孩子,老师希望能与家长进行当面沟通,共同探讨教育方法,希望就这次冲突既教育了孩子也不至于伤害了孩子,同时沟通又增进了双方的了解。

通过此次事件,我得到了一些启示,懂得了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创造一个温馨宽松的活动环境,选择适合的方式方法对孩子进行引导。善于观察每一个孩子,一旦发现孩子的反常行为,及时制止和提醒,发现好的行为时,及时进行表扬、鼓励、强化,从而使正确行为方式不断深入孩子心中,并逐步形成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正如蒙台梭利说的那样:“跟随我”。我们做老师的要以爱心和耐心来关注孩子,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尊重他们的个性,用适合孩子和他们喜欢的方法和策略对他们进行引导,而不是让孩子依照我们成人制定的教育计划,来实施我们的教育活动。相信只要我们努力,家园配合科学育儿,我们的每一个孩子都会是好孩子。

上一篇鞋子不反穿

下一篇由贴画引起的告状事件

版权信息: 南京市江宁区淳化天景山第一幼儿园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天景山路8号 电话:(025)52713883 邮编:211100 管理登录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 32011502010427号

网站建设:南京裕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