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概况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园本研修> 文章

教育故事:洗手“争吵”的风波

发布时间:2018/6/7 12:23:48 作者:王莹莹 浏览量:832次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儿童心理和儿童教育专家陈鹤琴提出: “生活即教育”。这是我国现代儿童教育中有价值的思想,为此,我们抓住各种生活机会,大胆尝试,充分教育幼儿,鼓励幼儿。

案例: 点心前孩子们在厕所内洗手,不一会传来了哭声,寻声一看只见静静摔在地上,正在哭泣。原来萱萱洗手推了她,只听萱萱理直气壮地说:“我应该排在前面,我个子高。” 小宝马上反对说:“不对,洗手时应该大家一起洗。”我就问:“那我们应该怎么洗手呢?”厕所内一下子又开始炸开了锅,三三两两地议论起来,辰辰说:“一组一组去洗。”而静静不愿意了,说:“排好队,一个接一个去洗手。”“我们要相互谦让着洗手,等其他小朋友洗好再去洗。”这时我想到了平日里交给孩子们儿歌《洗手》,我一边洗手一边哼着儿歌“你不推,我不挤,一个挨着一个,大家都是好朋友……”孩子们听了非常的新奇,一下子乱哄哄的教室内安静了。

分析: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争吵是一个司空见惯的问题,但是由于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大多以自我为中心,喜欢与同伴争抢,同时喜欢模仿,不能用简单的说教。所以在案例中,当孩子们发生争吵时,对于孩子们争吵的行为我并没有一味的阻止对他们进行说教。而是用小班孩子特别喜欢的儿歌来打动孩子,同时儿歌便于小班孩子模仿,儿歌朗朗上口,一方面稳定孩子们的情绪,另一方面,又可以用来提示孩子,效果非常好。所以我一边洗手一边念儿歌,孩子们一下子非常地新奇,都模仿起来了,慢慢行为控制情绪的影响渐渐降低了。而我另一成功之处又在于,在角色游戏中,当排队打电话发生了“插队”现象,孩子们懂得解决生活问题,大家唱起了儿歌,一件小事一下子就迎刃而解了,从中我们不难发现孩子们渐渐懂得解决生活的方式。 陈鹤琴的“生活即教育”,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着重于孩子生活的体验,同时运用孩子喜闻乐见的教育方式教育孩子,使孩子在实际生活中学会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就是我们的教育目的之所在。

上一篇椅子也会疼

下一篇与孩子为伍,与快乐相伴

版权信息: 南京市江宁区淳化天景山第一幼儿园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天景山路8号 电话:(025)52713883 邮编:211100 管理登录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 32011502010427号

网站建设:南京裕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