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形想象——隐形的翅膀
发布时间:2017/4/7 11:20:46 作者:平凡 浏览量:589次
借形想象——隐形的翅膀
案例背景:
在我园市级课题的研究中,我发现借形想象就是借助某种形象进行想象添画,这种作画方法对幼儿来说有一定的挑战:首先要先画出物体的形,再进行想象并画出想象物体的形象。我们每周都会开展一节借形想象美术教育教学活动,每次教学内容都不一样。中班的孩子毕竟能力有限,不可能在一次活动中即学会画物体的形又能完成想象画。所以,特别对于能力弱的幼儿来说很困难,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根据幼儿的情况,进行个别辅导,有效、巧妙地解决幼儿添画困难的问题,让借形想象成为幼儿绘画活动中“隐形的翅膀”。
自从我园市级课题实施以来,除了每周一节的美术教学活动外,我常常利用空余时间和孩子们一起利用线条、形状、物体、字符等生活中每一样物品让孩子们大胆想象和绘画。我发现孩子们喜欢上了想与画,在区域游戏的时候,美工角都使抢着插牌。我也关注到孩子们画画时的认真与满足,每次游戏后的小结,我也会有针对性的进行讨论。对优秀的作品进行点评,让其他幼儿也学习到不同的画画方法。
案例描述:
上课了,今天我们借形想象画是《汉字变变变》,我首先出示各种甲骨文图片。利用了各种方式让孩子们理解并掌握绘画的方式,主要激发孩子的想象,让他们自由想象、作画。只见孩子们都瞪大了双眼看着我。这时李俊宇小朋友说:“老师,我都知道要怎么画了。”顿时教室内一片嘈杂,孩子们七嘴八舌:
“我也会了,这个很简单的?”
“是的,我也感觉很简单呀!”
“那个我感觉像个鸭子,这个我会画的?”
“对,我也觉得像个小鸭子。”
“我觉得那个有点像长颈鹿呢?”
……
“请你跟我拍拍手,我就跟你拍拍手……请你仔细听”好不容易把大家讨论激烈的场面才得以平静下来。我交代好要求后,就发给每位幼儿绘画材料开始创作了。大家拿到纸,刷刷的画了起来,每个看起来都不得了,有点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不一会儿,萱萱就来告状了。萱萱说:“老师,你看源源,他自己不好好想和我画的是一样的”。佳怡说:“我也看到了,他自己不好好画,刚才也看我的呢?”我停止了说话,眼睛注视着源源,只见他低着头不说画,还把自己的画用手盖着。看到他的样子我知道他已经意识到自己犯错了,我拿开他的手,发现他的字母都写好,而且写的还蛮好的,真的变得唯一一个字母还和萱萱的是一样的。我问他:为什么要画的和她的一样呀?源源说:“我想不出来”,好简单的几个字,却真正的表现出的他的意思。
案例分析与反思:
《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所以,绘画是让幼儿展现自己能力和满足他们创作欲望的平台,而不是给他们带来负担的活动。在本节美术教学活动对我们中班的孩子来说的确有点难度,要把字母变成双线条还要根据字母的字形进行想象添画,大大超越了以前的绘画方式,让孩子们有点挑战。其实孩子的每一幅作品都隐藏着宣泄的快乐,充满了关注变化的兴奋和创作的自豪。在日常美术教学中很多孩子“想不出、画不出”的现象还是存在的,其实,只要我们多用心,有相应的对策,我相信孩子们会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
借形想象美术教学内容上,表现形式上,绘画方法上都可谓是一个大的飞跃。因此,我认为创意美术不但是对孩子们的创造力和表现力的培养,也是对我们老师创造力和教学能力的突破与激发。
真正的解决借形想象美术活动中的常见问题“想不出、画不出”,我将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
一、转动方向,想象奇妙。
当孩子想不出来的时候,可以引导幼儿转动一下纸的方向,进行多角度的观察,往往会让我们有意想不到的发现。
二、放远距离,呈现奇迹。
绘画时孩子们都离纸张距离比较近,视线也会有所局限,不如让孩子离开座位,远观画面也会有新奇的发现。
三、借形想象添画的“捷径”。
1.“凹形”想象成动物的嘴巴、四肢等,然后再添加上牙齿。
2.“凸形”想象成动物的鼻子、耳朵等身体突出的部位。
3.“大块面形状”可变成动物的身体。
四、丰富绘画方式,发挥创意空间。
1.写生——写生是提高孩子观察力、记忆力、表现力的重要途径。
2.借形想象美术活动的课前准备也是非常必要的。
了解孩子的生活经验、兴趣点,收集美术活动相关图片资料,分析图片、影像资料。引导孩子观察,老师自身的提高,提高欣赏水平,提高美术技能等。
幼儿的绘画潜能是多样的,思维空间是广阔的。他们有着不同于成人的观察方式、思维逻辑和表达方式,我们要给孩子个性发展的空间,孩子的个体差异很大,不能统一标准评价和规范他们,要用心观察、捕捉他们的童心、童真,善于鼓励和引导,让他们发挥个性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