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案例:牛牛的牛脾气
发布时间:2017/4/6 15:06:33 作者:许冰瑶 浏览量:521次
案例背景:
对于5—6岁的幼儿来说,情感虽然会因外界事物影响而发生变化,但他们的情感的稳定性开始增强,大多数儿童在班上有了相对稳定的好朋友。然而好朋友之间经常也会有摩擦。在幼儿园《纲要》中提出:加强同伴之间的交往,培养幼儿对人亲近、友爱的态度,教给必要的交往技能,学会和睦相处。牛牛是一名性格要强的男孩,在平时与同伴的交往中,时不时会跟有同伴有摩擦,在平时的一日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让幼儿学会和同伴友好交往。
案例描述:
实录一:
在一次语言活动中,问及好朋友是谁的时候,牛牛站起来很得意的说:“嘻嘻是我的好朋友,小鱼儿是我的好朋友,张武睿是我的好朋友,石俊然是我的好朋友······都是我的好朋友!”没想到的是小鱼儿站起来说:“不是,他不是我的好朋友。”理由是牛牛经常抢她的玩具。接着几个孩子也说自己不是牛牛的好朋友,有的说他老是插队,有的说他打小朋友······这让牛牛很尴尬。
实录二:
2015年11月11日星期二早上,孩子们都入园进行晨锻了。最近我们班又新增了一项晨锻器械就是打地鼠,许多孩子都喜欢玩,所以来的早的孩子们先玩到了,而来迟的小朋友需要等等。而今天牛牛来的比较晚了,打地鼠的人员已经满了,没有多余的“棒子”可以打了,只见牛牛刚刚踏进阳台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也根本顾不上和老师打招呼就像向玩打地鼠的小朋友飞奔而去。只见他一手抢下了陈正轩的“棒子”又推了他一把,陈正轩一屁股坐在了地上。牛牛就和没看见一样已经热火朝天的玩了起来。
实录三:
2016年3月10日星期二下午,点心的时间到了,今天的点心是小朋友们最喜欢吃的糖三角和苹果,杨老师按小组发给每位小朋友,发到牛牛那一组的时候,牛牛立刻站起来去抢第一个糖三角,拿到之后立刻坐下狼吞虎咽起来。过了一会儿杨老师说:“盆里还有多的几个糖三角和苹果,吃完还想吃的小朋友就上来拿了一个。”牛牛看别人都上来拿了,立刻把糖三角塞进嘴里,上来一手拿了一个苹果,一手拿了一个糖三角。
案例分析:
1.通过实录中牛牛的表现可以看出,他在与同伴交往中存在着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现在的幼儿中,这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为人处事都是以自己为出发点,很少在乎他人。在他们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受到影响时,他们往往会出现一些过激行为,如:推人、抢他人玩具等等。牛牛在与同伴的交往中不能正确运用交往手段。比如:游戏遇到困难时,不会和别人协商,经常出现一些粗鲁、冲撞的行为,表现得独断、任性、无礼。如不及时矫正这些行为,幼儿会逐渐形成无礼暴躁的不良情绪。
2.牛牛在家庭中形成唯我独尊的心理。除了爸爸妈妈的宠爱之外,还有爷爷奶奶的溺爱。虽然家长特别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孩子要会讲故事、背儿歌、背三字经等。但是全家就这么一个宝贝孙子,不免对孩子的过分溺爱娇惯,养成了孩子唯我独尊的霸道性格。而家长对此也没有特别在意,觉得只要孩子聪明就好,更加骄纵了牛牛的这些不良行为。
3.孩子的这种行为我们曾在多次向他爸爸反应,可是他们只是口头说两句,转过身又是一味的溺爱、纵容。
4.牛牛的家庭生活深深的影响了牛牛的在园的一日生活,他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凡事都以自己为出发点,从不考虑别的孩子。
反思和措施:
1.现在社会越来越重视对人的健康心理和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要求我们对孩子的教育要做到体、智、德、美多方位发展,打破重知识轻能力等观念。
2.可是我们要去改正一个孩子的“习惯”,并不是一早一夕的事情,这是一个持久性的教育过程。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和老师的努力,所以我们要有效的利用家庭的资源。通过家长会、家访、家长学校、校讯通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幼教知识,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观念。其次,我们指导家长用恰当的语言与孩子沟通,学会发现孩子的优点,及时给予鼓励,找出孩子的不足之处,给予正确的指导,使孩子全面发展。
3.对牛牛进行家访,让家长意识到牛牛的这种现象,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家园合作让牛牛培养良好的交往能力,学会如何和同伴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