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区二等奖教学案例《寻找遗失的平等》
发布时间:2013/9/7 15:20:30 作者:李妍妍 浏览量:426次
寻找遗失的平等
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很清楚,要理解孩子,尊重孩子,平等对待每一位孩子,和孩子们共处一个轻松和谐的人际环境。但事实上我们很难做到,原因是什么呢?问题在我们常常觉得自己是不可“侵犯”的。这是应彩云老师的一篇文章中的一段话。确实,要理解、尊重自己喜欢的孩子还容易,但对那些顽皮、捣蛋的孩子也要处处去理解他们、尊重他们确实很难做到。
本学期我接的是一个新的大班,之前因为没有带过这些孩子,我对他们不了解,在这个班级里顽皮的孩子特别多,其中有一个叫束黎梦的小朋友,她还是个小女孩子呢。可是没有一天小朋友不来告状的,有时班上孩子的家长也要来告状“我女儿说束黎梦昨天拿她东西了。”“我儿子说束黎梦昨天抢他油泥了。”“我家女儿说束黎梦昨天把口水吐到她椅子上了。”……确实,她是我从事工作以来,所带的孩子中最特别的一个女生,打人、咬人、骂人、还喜欢把唾液随便往人家身上、座位上吐。最让我头疼的是她不能控制自己,不管上课还是下课,满屋子乱窜,有时老师到哪她就跟到哪,老师让她上位坐好,她也坚持不了几秒钟,一下子就在教室里兜圈子了。为此,我和搭班杜老师也想尽了办法。首先活动课时,我采取单独管制的办法,不让她和小朋友坐在一起,坐在我身边。其次一些大型的活动我也尽量不让她多参加,另外游戏活动也把她拉在身边不让她和小朋友近距离接触。想通过高压管制,尽量减少她单独和同伴们在一起的时间,以免小朋友和家长们经常来告状。这样做虽然麻烦少了点,但总觉得有些于心不忍,这是剥夺她和同伴共同学习和游戏的机会。
有一次中午吃过饭散步,杜老师带小朋友在走廊,小朋友们都很听话,没有打闹现象,因束黎梦刚朝别人吐口水,所以老师决定不让她去,以示惩罚。当小朋友走出教室时,束黎梦的眼眶中装满了泪水,欲哭不能地目送第一个同伴到最后一个。最后她看到我在看她时,她象抓到了救命草“李老师,我不吐别人了,我真的不吐了,我改,我也想出去散步”。我知道她说了好多遍,但看她那渴望的样子我真不忍心让她单独留在教室。但我也不能破坏规矩,于是我就对她说:“李老师带你出去玩,到晚上你能坚持不要惹事,明天就让你和小朋友一起玩。”她点点头,但是当我带她经过小朋友散步的地方时,她的眼睛一直盯着小朋友们看,直到看不见他们为止。看到这样的场景,后来我和杜老师决定,尽量让她和孩子们一起学习、游戏,在活动中尽量安排她与老师的距离最近,以便随时能控制她,让她也能享受其他孩子同等的权利。惩罚和管教必竟是两种不同的方法,惩罚,作为一种消极的行为,并不能教会幼儿应该怎么做,而管教是一个积极的教育过程,如果用得恰到好处,这样的要求将有助于使幼儿学自律。经过一段时间之后,虽然她的这些坏习惯还没有改掉,但通过有奖有罚的制度,告状的概率明显比以前少了,而且对我们老师也越来越亲近了,每天只要一看见我们,她就会扑过来,给你一个热情的拥抱,还“李老师早,杜老师好”的叫个不停。
通过这次事情,我知道作为老师不仅要让自己和孩子处于同等的地位,而且还要做他们的朋友、知己,还要公平对待每个孩子,没有偏爱,做一片在孩子天空中飞舞的云,努力读懂每个孩子的心声,去理解他们,在孩子的心中努力播撒爱的种子,并在孩子的成长中找到做幼儿教师的快乐。《纲要》中指出: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幼儿的发展,公平对待每一为幼儿,要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已有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用适当的方式帮助和指导,使每一个幼儿都能感受到安全、愉快和成功。但在我们的日常教育活动中,老师们却并不能完全做到这一点。
人有所长,学有所短,由于每个孩子的生长环境、家庭教育及性格偏向等各种原因的不同,也造就了孩子在各方面的发展水平的差异,再结合老师对每位幼儿的认识、评价和自身的喜好,导致有的老师不能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幼儿。这样不仅会影响到幼儿对教学内容的吸收和老师的教学效果地实现;而且会在无形中伤害到幼儿的心灵,不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给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同时,给他定下符合他们实际年龄的行为准则。这样的做法对于尽量减少他们犯错会大有裨益。但是,大多数教师都明白,对于“管教”这个问题,并没有什么灵丹妙药或者笼统而简单的解决办法。每一个孩子都有他们的独特之处。我坚信只有爱才是规范幼儿行为习惯最有效的工具。只要我们能够真正地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相信孩子、平等地对待孩子,那么,孩子心灵的苗圃就会阳光明媚、春色满园,孩子个性的幼苗就会一派生机,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