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手足口病预防小常识
发布时间:2012/12/7 11:27:09 作者:张海如 浏览量:802次
幼儿手足口病的症状:
手足口病发病前一般没有明显的症状,多数患儿突然起病,发热在38℃左右,有些患儿可伴有咳嗽、流鼻涕等感冒症状。急性起病,发热,手掌或脚掌部出现斑丘疹和疱疹,膝盖、臀部和肛周等处也可出现皮疹皮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疼痛明显。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发热1-2天后开始出现皮疹,通常出现在手掌和足底,也可以出现在臀部。有的患儿不发热,只表现为手、足、臀部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病情较轻。
预防:
秋冬季节是婴幼儿手足口病的高发期。有关专家提醒,要做好预防工作。
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多数患者症状较轻,半数以上患者伴有发热。发热两天后,口腔黏膜、手足皮肤会出现散点状丘疹,主要见于手掌、足掌及臀部,逐渐成为水泡,不痒不疼痛也不易破溃,数天后干燥结痂。
口腔疱疹容易破溃出现溃疡,患儿常有拒食、哭闹、流口水等现象。绝大多数患者一般在患病后1周至2周内自愈,不会留下后遗症。但也有极少数患者出现心肌炎、肺水肿等并发症,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专家提醒,应注意儿童的营养、休息,适当晒太阳,增强儿童抵抗力。注意观察儿童身体状况的变化,一旦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应尽早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就诊,并暂停送儿童去学校或幼托机构,避免传染他人。
学校和幼托机构应做好晨检,发现疑似病人及时动员到正规医院就诊并按要求报告。尤其要注意的是做好消毒工作,加强消毒人员的消毒知识培训,正确掌握消毒技术与方法,使其达到应有的消毒效果;按照国家规定的班额招收幼儿,减少每班的幼儿密度,保证良好的通风换气条件。同时医疗机构应加强预检分诊,及时发现病人,做好疫情报告,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疾病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