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救孤独的心灵
发布时间:2017/4/7 13:22:16 作者:陈晓红 浏览量:479次
一、案例背景:
晶晶是一个比较特别的女孩,转入园快三个月了,可她还是不太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早上来园总算是没有情绪了,但她上课不听、不举手、不愿唱歌、念儿歌;不愿与小朋友交往,也不愿与老师交流;更不愿参加幼儿园的各项活动。总是一个人默默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为此我想过多种办法,希望她能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可效果不是很明显。
二.案例描述:
情景一: 一次晨间活动中,小朋友都在搭积木,晶晶只是一个人默默地坐着。这时,我看见默默走到了她的旁边。而晶晶一把推开了默默,原来她不愿小朋友接近自己。之后我发现了好几次,只要有小朋友接近她她就会推他们。
情景二: 下午,孩子们都在区域内活动,晶晶也不看小朋友玩,只静静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于是我走过去:“晶晶跟小朋友一起去玩呀。”她摇摇头。你看小朋友玩的多开心呀,你也去吧!我继续努力劝说她。可她还是不愿。来,跟老师一起过去玩,我拉着晶晶想让她进入活动,可还没走几步,她就哭起来,嘴里说:“我不想玩,我不想玩。”
三:调查与分析:
到底什么原因让晶晶如此不合群,如此不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呢?我也多次与她家长交谈过,得知晶晶从小由奶奶带,爸爸妈妈虽然也在身边,但工作较忙,平时不大管教孩子,而晶晶也特别依恋奶奶。奶奶告诉我,有一次她去洗个澡,让妈妈带着露露玩,可露露只待了一会儿,就吵着要奶奶不愿再与妈妈一起玩了,于是她就在浴室门口一直嚷嚷,奶奶你快点呀,晶晶只要奶奶,要奶奶陪晶晶。奶奶还告诉我晶晶在家也常常说:“我最喜欢奶奶,爸爸、妈妈我不要,我不喜欢。”虽然晶晶妈妈给她买新衣服,买吃各种吃的东西,但晶晶还是只喜欢与奶奶亲。在她小小的心灵里只容纳了奶奶一个。这就造成了晶晶在幼儿园也不愿与其他小朋友交往、游戏,甚至不愿其他孩子靠近她。
幼儿园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在保证幼儿安全的前提下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纲要》中要求幼儿园必须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孩子的心理方面出现偏差,如不注意教育将会给孩子的未来造成不良影响。晶晶在园孤独、不合群正是由于过分依恋奶奶才造成现在这种状况。
四:教育策略:
1、有意识地多与她交流。在课余时间,到她的身边,问问她自己的一些兴趣及有关她的事情。在交谈中运用亲切的语气和她说话,并利用一些辅助性的举动来加强幼儿的亲切感,如拍拍她的小手、摸摸她的头等,让晶晶感到老师也是喜欢她的,让她感到老师的关爱,慢慢地学会愿意与老师交谈。
2、多鼓励、多表扬。充分使用鼓励和表扬来促进她与其他小朋友的交往。如发现她与其他小朋友说话了,就马上表扬,让她意识到与小朋友交往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同时在班里有意识地鼓励她,表扬她,如,晶晶学会了自己吃饭了,晶晶学会了自己穿鞋子了等等,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她,让她在孩子面前树立起自信心。培养她主动与孩子的交往的欲望。
3、家园携手:让家长认识到孤僻、不合群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必须引起重视;建议家长在家多陪孩子玩与孩子多亲近,让晶晶走出只与奶奶亲近的现象。学会与人交往,让孩子形成合群的心理。
五、案例反思:
现代心理学家说:性格决定命运。一个从小就不合群,不会交往的孩子很难相信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作为一个孩子的启蒙者更要注重孩子的个性教育。而幼儿阶段是培养孩子良好心理的关键时期。每个幼儿园或多或少有着不合群,很孤独的孩子,对这样的孩子,我们教师更要多一份耐心,要有积极的态度去应对,因为良好性格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曾经我也气馁过,想让孩子快点走出孤独,让她与其他孩子打成一片,可她只想一个人静静地,什么也不愿。这时我真想随她去不管了,但之后想想不行,家长把孩子送来,我们就得负责。既然孩子不主地与小朋友玩,那么我就主动创造让孩子适应集体的条件,一次不行,二次,二次不行,三次,四次,,,,,,我想总有成功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