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排头、争第一”
发布时间:2017/4/7 12:42:37 作者:李雅萍 浏览量:2062次
幼儿园教育案例:“抢排头、争第一”
案例背景
我们班有一个叫睿阳的男孩,他是中班上学期转到我们幼儿园来到本班级的。阳阳虽然常规意识较差,但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注意力相对来说比较集中,回答问题也很积极,又是也喜欢和其他小朋友比比谁回答的多,谁回答问题声音更响亮,这方面老师们都还是很欣赏他的,这股“积极劲儿”也被他毫无保留的用在了任何场合排队的时候,就是喜欢争抢做排头,在排队时他会将“争第一”的精神发挥的淋漓尽致,有时候,他稍微比别的小朋友站队迟了会儿,也会在队伍前面和其他幼儿“较劲”,在里面使劲的挤其他幼儿,就是想当排头,其他人如果不让,他就会皱眉毛、耍脾气,因此遭到了小朋友的打报告。我们对于这个爱抢排头的孩子也伤脑筋,也会批评他,有时真的生气时就不去理睬他,但这种教育方法的效果并不好,时间一长,在其他孩子的眼中阳阳成了一个调皮、爱抢排头、插队的坏孩子,也成了其他孩子打报告的首选对象。
案例描述
我们班的睿阳小朋友最喜欢抢排头,只要听到排队的信号,连小椅子都没摆好就会争先恐后的抢排头,所以每一次只要你排队的信号一发出就会来抢,这一次,又要户外活动了,我请小朋友们安静的来排队下楼,话音刚落,有几个和我靠的近的小朋友已经站到了我跟前,这回阳阳也没排上第一个,他很着急,使劲在几个小朋友中间挤过来挤过去,其他几位小朋友第一时间向我汇报:“老师,你看阳阳非要在这儿挤,他都踩到我的脚了”,也有几个小女孩偷偷的给了白眼珠子,于是我对阳阳说:“排队排在前面、后面是没有关系的,耳朵灵一点的、跑的快一点的小朋友都是可以排在前面的,排队总有个先后顺序,来的晚了只能排在后面了,我们现在既要做个守规则的小朋友还要做个懂文明礼仪的幼儿。”可是,听了这番话的阳阳似乎没有反应,反而憋足了气、涨红了脸在那儿,就非要争出个第一来,这时如果不制止的话孩子们会越挤越来劲的,于是我还是先将阳阳请出来,请他重新排到队伍里面去。
案例分析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的比较,做任何事情家里所有人都会让着他们、想着他们、护着他们,久而久之也养成了把自己永远摆在第一位的习惯。这样的孩子做事会欠缺对别人的考虑,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在家里时,家长都会让着他们不会产生明显的对比,但到了幼儿园里,遇到的都是和自己差不多大的小朋友,孩子开始对自己形成一个比较现实的认识,可以比较一下:我能站在队伍的最前面,还是其他小朋友站在了最前面?别人能做到的是不是我也能做到?这时候,竞争如同一个刻度表,时刻标志着孩子的成长,以及衡量成长是否适龄,所以阻止孩子的竞争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孩子们会了解到:我可以做到的事情,别人也可以做到;反之亦然,每个人都可以“有所作为”。成功和失败在这个年纪表现得很直接,因为它通常与体能联系在一起,比如说:跑步、跳高、爬山、跳远等等,竞争的标准也多半是最快、最远、最高、做到与做不到。虽然孩子在“失败”时的挫折感是真切的,但是只要批判标准是天然的,或者小朋友们自己定的,而不是外界,比如老师或者家长强加的,孩子们就会特别快地摆脱挫折感。
小小的竞争也可以成为班级生活的点缀,甚至成为老师们屡试不爽的教育手段:“看哪个小朋友穿衣服穿得快,就可以得到一个大苹果”;“不许磨磨蹭蹭了,起床了看谁最快把鞋穿上,就可以得到五角星。”“如果谁第一个把新学的儿歌朗诵起来,就可以得到一颗巧克力”……由于竞争是这个年纪的孩子的天性,他们在幼儿园也适应了竞争机制,如果老师或者父母把比赛当成伎俩使用,孩子会乖乖上钩。这样倒也无可厚非,但是如果班级中类似的竞争鼓励过于频繁,甚至每天都以成败论犒赏,孩子就会有过大的压力,还会产生一种疲劳感,甚至让幼儿为了得到奖励而去做该做的事。
案例反思
教师首先要清楚阳阳的特点,从阳阳的日常表现可以看出,他虽然是一个调皮好动,但是注意力相对集中,喜欢竞争,对新鲜事物好奇心比较强,自控能力比较弱,缺乏耐心的孩子,此外,他想站在排头的位置却不知道该怎么样被同伴接纳。从阳阳园外背景来看,他是从其他幼儿园转过来的,并且据了解,阳阳的父母为孩子转园的目的是觉得他原先的私人幼儿园(私人办的托儿所)教育环境不太好,孩子过于自由散漫,学到的东西也比较少,现在阳阳在正规幼儿园里受到的约束比以前要多也要严格;另一方面,阳阳转园之后也会升入大班,由于大班与小学的紧密衔接,教师会在平时的要求中考虑到孩子对小学环境的适应问题,为孩子顺利地入小学做一些必要的准备,比较明显的一点就是各项常规都与幼小衔接挂钩,会提出一些与小学教学要求相接近的要求,所有的这些对明明来说,都要去适应。
其次要帮助阳阳建立与新环境相适宜的秩序感,教师一方面要多关注阳阳的举动,同时对于阳阳不正确的行为要及时制止,并明确地告诉他错在哪里,应该怎么做。教师此时不适合说一些反话或是隐语,因为年幼的孩子有时并不清楚教师话中暗含的意思,所以对孩子要说大白话,尤其是对阳阳来说,他对新环境的熟悉程度还不够,对新班级一些具体要求还没有清楚的意识,并且相比他以前所在的班级环境,现在班级的要求要严,这样对他来说适应就更需要有一个过程;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在同伴中给阳阳树立一个学习的榜样,鼓励他向班上的好孩子学习,实际上是把抽象的要求具体化。对于阳阳时常因为争抢第一而违反了纪律,一方面不妨告诉他,排队时要按照小组的先后顺序;另一方面可以告诉阳阳,要注意倾听老师的指令,提前做好准备,可以在第一时间听到指令后来排队,这样就能顺其自然的排第一,而不是去“抢”,但是前提是他必须要认真听讲。教师要有耐心,阳阳的特点使得他适应新环境需要一个过程,教师对阳阳违规要不厌其烦,反复提醒,不能因为急躁而时常出言不慎。对于不理睬的教育方式已经产生的消极后果,即阳阳在同伴中的不良形象,一方面教师要有勇气寻找合适的机会,向孩子解释是自己太生气才会这么说,这样说是不对的,我们不应该不理睬阳阳,应该想办法帮助他才对。这种做法一方面可以减少阳阳在同伴中的一些负面影响,同时,让孩子学会去关心别人。教师要善于将集体力量用到积极的方面,可以鼓励孩子们帮助阳阳取得进步,让大家一起监督阳阳,在阳阳取得进步时为他鼓掌加油,在他犯错误时指出错误之处,并帮助他改正。让阳阳体会到集体的温暖、同伴的友爱,逐渐被新集体所同化。